廣交會上,粵企“歐洲訂單”激增,但出口考驗隨之而來
廣交會頭兩天,歐洲客商向廣東企業(yè)落訂4.8731億美元,占廣東成交總額的39.2%,一舉超過亞洲(32.7%),成為“廣貨”最活躍的市場。
雖然僅是兩天的成交數據,但聯想到上屆廣交會,全體參展商與歐盟成交91.9億美元,激增19.9%,占總成交額的三分之一,無論是“過去時”還是“將來時”,歐洲市場的增速都引人注目。
赴美遇阻“轉戰(zhàn)”歐洲
近幾年,家電、家具、紡織品、空調……美國砸向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大棒一根接一根,最近又揚言要在WTO起訴中國產品侵犯知識產權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WTO研究中心首席專
“在歐洲,‘廣貨’特別是機電產品,有很高的質價比、性價比”。有行家指出,大打技術牌,使廣東家電的品質與日貨、韓貨相距已經不遠,加上有價格優(yōu)勢,在逐漸熟悉當地銷售渠道之后,“廣貨”在歐洲大行其道的趨勢肯定會延續(xù)。
真正考驗還在后頭
“訂單大幅增加是好事,但卻是一把雙刃劍,要防止歐盟也采取類似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,使‘廣貨’在歐洲的大好形勢付諸東流。”沈伯明提醒廣東企業(yè),真正的考驗在后面。
格蘭仕負責人表示,目前歐洲對華反傾銷還不多,但中國出口產品迅速增多之后,歐盟步美國后塵對中國家電實施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大增,對此不少企業(yè)已開始感到憂慮。
警鐘其實已經敲響。本屆廣交會前,歐盟實施了“預警機制”,一旦輸歐的中國紡織品大增,就啟動“特別限制”的調查程序。廣州“輕出”負責人表示,在歐洲市場,他們將銷售重點放在東歐和俄羅斯等非敏感地區(qū),為的就是避開歐盟設限的風險。
“綠色壁壘”粵商漠然?
昨天琶洲展館舉行了“中國電子電器生產企業(yè)如何突破歐美綠色環(huán)保壁壘研討會”,但國內企業(yè)參與并不踴躍。
今年8月13日后,在歐洲銷售的電子電器生產商,要為產品報廢回收“埋單”;明年7月1日起,投放歐盟的電子電器產品不得含有鉛、汞等危害元素。面對日益逼近的這兩項歐盟“電子指令”,廣交會一些電子設備參展商似乎不緊張。
廣東省WTO/TBT通報咨詢研究中心主任鄒正昌稱,廣東稍有規(guī)模的相關企業(yè)都已知道“電子指令”的存在,但上游廠家實力不夠,難以開發(fā)替代材料,或者找出了解決辦法也不愿與他人分享。缺乏緊迫感使廣東相關產業(yè)沒有積極聯手應對。他說,最近索尼等大公司開始以上述兩項“指令”的標準審查供貨商,本地企業(yè)大概要碰了壁之后才會緊張起來。
鄒正昌表示,歐盟正在制定新的耗能標準,限制高能耗產品的生產、銷售,屆時對廣東出口企業(yè)的影響會更大。他指出,歐洲的技術壁壘(TBT)非常嚴苛,進入歐盟的環(huán)保門檻只會越來越高,廣東廠商對這把“軟刀”要打醒精神。
來源:羊城晚報